爱国主义的诗句古诗

来源: 时间: 2019-06-30 12:53:56 人气: 9
 爱国主义的诗句古诗
  1、猛将谋臣徒自贵,蛾眉一笑塞尘清。——汪遵《咏昭君》
  2、霾两轮兮絷四马,援玉枹兮击鸣鼓。——屈原《国殇》
  3、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《后庭花》——杜牧《泊秦淮》
  4、十二阑干,故国三千里。——王庭筠《凤栖梧·衰柳疏疏苔满地》
  5、天意眷我中兴,吾皇神武,踵曾孙周发。——黄中辅《念奴娇·炎精中否》
  6、秋风万里芙蓉国,暮雨千家薜荔村。——谭用之《秋宿湘江遇雨》
  7、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。——屈原《离骚》
  8、平生端有活国计,百不一试薶九京。——黄庭坚《送范德孺知庆州》
  9、闻风六郡伏,计日五戎平。——张九龄《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》
  10、去国十年老尽、少年心。——黄庭坚《虞美人·宜州见梅作》
  11、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。——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
  12、秋送新鸿哀破国,昼行饥虎齧空林。——郑思肖《二砺》
  13、只有精忠能报国,更无乐土可为家。——董必武《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》
  14、伤心庾开府,老作北朝臣。——司空曙《金陵怀古》
  15、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——王昌龄《出塞》
  16、行人莫问当年事,故国东来渭水流。——许浑《咸阳城东楼》
  17、诚既勇兮又以武,终刚强兮不可凌。——屈原《国殇》
  18、汉家天子镇寰瀛,塞北羌胡未罢兵。——汪遵《咏昭君》
  19、天厌虏,臣离德。——史达祖《满江红·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》
  20、山川勤远略,原隰轸皇情。——张九龄《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》
  21、男儿西北有神州,莫滴水西桥畔泪。——刘克庄《玉楼春·戏林推》
  22、靖康耻,犹未雪;臣子恨,何时灭!——岳飞《满江红》
  23、春风举国裁宫锦,半作障泥半作帆。——李商隐《隋宫》
  24、一自胡尘入汉关,十年伊洛路漫漫。——陈与义《咏牡丹》
  25、故国梅花归梦,愁损绿罗裙。——孔夷《南浦·旅怀》
  26、暖风熏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州。——林升《题临安邸》
  27、宰嚭亡吴国,西施陷恶名。——崔道融《西施滩》
  28、四牡何时入,吾君忆履声。——张九龄《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》
  29、朝市不足问,君臣随草根。——高適《登百丈峰二首》
  30、长剑倚天谁问,夷甫诸人堪笑,西北有神州。——辛弃疾《水调歌头·送杨民瞻》
  31、此中何处无人世,只恐难酬壮士心。——顾炎武《海上》
  32、汉家君臣欢宴终,高议云台论战功。——王维《少年行四首》
  33、天与三台座,人当万里城。——张九龄《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》
  34、三万里河东人海,五千仍岳上摩天。遗民泪尽胡尘里,南望王师又一年。——陆游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》
  35、无限伤心夕照中,故国凄凉,剩粉余红。——夏完淳《一剪梅·咏柳》
  36、僵卧孤村不自哀,尚思为国戍轮台。——陆游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
  37、国破山河落照红。——朱敦儒《减字木兰花·刘郎已老》
  38、天子临轩赐侯印,将军佩出明光宫。——王维《少年行四首》
  39、武侯祠堂常邻近,一体君臣祭祀同。——杜甫《咏怀古迹五首·其四》
  40、祖国沉沦感不禁,闲来海外觅知音。——秋瑾《鹧鸪天·祖国沉沦感不禁》
  41、一箫一剑平生意,负尽狂名十五年。——龚自珍《漫感》
  42、不见穿针妇,空怀故国楼。——孟浩然《他乡七夕》
  43、位卑未敢忘忧国,事定犹须待阖棺。——陆游《病起书怀》
  44、更持银盏起,为君寿。——辛弃疾《感皇恩·滁州为范倅寿》
  45、烈士之爱国也如家。——葛洪《抱朴子·外篇·广譬》
  46、小来思报国,不是爱封侯。——岑参《送人赴安西》
  47、西北神州,依旧一新亭。——元好问《江城子·醉来长袖舞鸡鸣》
  48、呜呼!楚虽三户能亡秦,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!——陆游《金错刀行》
  49、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——王昌龄《出塞》
  50、白马金鞍从武皇,旌旗十万宿长杨。——王昌龄《青楼曲二首》
  51、秋草六朝寒,花雨空坛。——朱彝尊《卖花声·雨花台》
  52、鹦鹉殊姿致,鸾皇得比肩。——胡皓《同蔡孚起居咏鹦鹉》
  53、东南西北效皇极,日月星辰奏凯歌。——洪秀全《吟剑》
  54、咸言上国繁华,岂谓帝城羁旅。——子兰《秋日思旧山》
  55、繁霜尽是心头血,洒向千峰秋叶丹。——戚继光《望阙台》
  56、使李将军,遇高皇帝,万户侯何足道哉。——刘克庄《沁园春·梦孚若》
  57、山河破碎风飘絮,身世浮沉雨打萍。——文天祥《过零丁洋》
  58、世间无限丹青手,一片伤心画不成。——高蟾《金陵晚望》
  59、带长剑兮挟秦弓,首身离兮心不惩。——屈原《国殇》
  60、读书本意在元元。——陆游《读书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