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与《诗经》

来源: 时间: 2017-12-09 00:16:27 人气: 9
   《诗经》是我国最早的一本诗歌总集,在其三百零五篇作品中提到的花草多达一百三十二种,其中以花喻人、以花喻事、借花抒情、借花达意的篇幅也在三十篇左右。
  花是浪漫的象征,美丽的代表。花的精细、柔嫩、敏感、漂亮都和女人一样,让人觉得花就是女人,女人就是花。以花喻女子,借花拟女子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大传统。《诗经》中直接把花比作美人的就有三处。《郑风·有女同车》里就有“有女同车,颜如舜华”。舜,就是木槿花。《郑风·出其东门》也有“有女如荼”的比喻。茶,就是茅花,颜色洁白,轻巧可爱。《魏风·汾沮洳》中有“彼其之子,美如英”。英,就是华,盛开的花的意思。
  梅花是一种高格逸韵的花卉,它剪冰裁雪、冰清玉洁的品性深受人们的喜爱。对梅花的欣赏,可以追溯到《诗经》中。《诗经·小雅·四月》中提到“山有佳卉,侯栗侯梅”,这里的“佳卉”就是指梅花,也包括梅的果实在内。
  我国关于荷花的记载历史十分悠久。《诗经》中就有关于荷花的描述“山有扶苏,隰与荷华”,“彼泽之陂,有蒲与荷”,“彼泽之陂,有蒲与茼”,“彼泽之陂,有蒲菡萏”。
  九重葛又称“三角花” 、“叶子花”、“三角梅”,夏季开花,花三朵簇生枝端,花下各托一大型红色苞片,三片相聚,好似花瓣,非常美丽。《诗经》是我国最早记载葛的典籍:“绵绵葛菖,在河之浒。终远兄弟,谓他人父。谓他人父,亦莫我顾!绵绵葛菖,在河之涣。终远兄弟,谓他人母。谓他人母,亦莫我有!绵绵葛菖,在河之清。终远兄弟,谓他人昆。谓他人昆,亦莫我闻!”
  咏兰诗几乎与中国文学同时产生,在我国最早的部诗歌总集《诗经·郑风·溱洧》中,就有一首生动美丽的兰诗:“溱与洧,方涣涣兮。士与女,方秉茼兮。女日观平?士日既且,且往观乎?洧之外,洵吁且乐。维土与女,伊其相谑,赠之以勺药。溱与洧,浏其清矣。土与女,殷其盈兮。女日观乎?士日既且,且往观平?洧之外,洵吁且乐。维士与女,伊其将谑,赠之以勺药。”全诗以愉悦、轻松的笔调,把郑国风俗在每年三月初三于溱、洧两河边举行盛大集会时,一对男女青年相约去河边游玩的情景写了出来,并日用一束兰花和一把芍药把男女青年的情意连结了起来。而比喻男女互赠礼物以示相爱的成语“采兰赠药”也来源于此。芍药与牡丹是一对姊妹花,娇媚多姿,花色浓艳。我国栽培芍药可追溯到殷商时代。这篇诗歌还提到:“维士与女,伊其相谑,赠之以勺药。”诗中勺药即是芍药,另外种说法是这种芍药与我们今天所说的芍药不同,而是一种香草。
  西方以康乃馨作为母亲花,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,它就是董草花。远在《诗经·卫风·伯兮》里记载:“焉得谖草,言树之背?”谖草就是萱草,古人又叫它“忘忧草”。这句话的意思就是:我到哪里弄到一支萱草,种在母亲堂前,让母亲乐而忘忧呢?古代经常把萱草种在北堂,北堂是妇女居住的地方,后来就把母亲住的屋子叫作“萱堂”、“萱室”,以萱草代替母爱成为一种传统。如孟郊的游子诗:“萱草生堂阶,游子行天涯;慈母依堂前,不见萱草花。”叶梦得的诗云 “白发萱堂上,孩儿更共怀。”萱草就成了母亲的代称,自然也就成了我国的母亲之花。
  朵朵娇艳的鲜花除了观赏外,还秀色可餐,以花入菜、以花作果、以花品茶,都是很好的花宴。《诗经·幽风·七月》就有“春日迟迟,采蘩祈祈”的记述,这是中国以花为食的最早记载。“蘩”是一种开白色小花的野菊,古人采撷以做祭祀之用,此外,可以入药,还能食用。